变电站智能化助力智能电网发展
把握电改机遇 关注售电市场!4月 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研讨会
关注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节能5月 清洁燃煤发电论坛
燃煤发电清洁化发展之路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我国工业设备发展的大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能变电站技术一直是我国电力工业中的热点之一,由监控主机统一进行各种信息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实时数据向调度中心传递的方式,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依赖,给电网在线监测、最佳运行方式选择、事故处理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十年来,我国变电站智能化在技术和数量上都有显著发展。
湖南威盾电气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在变电站智能化领域成绩突出的企业,自成立以来,其董事长王群始终以安全、智能、高效为基础,展开了对电气技术创新的不断追求。目前,由她带领威盾团队自主研发的多项专利技术,已在特高压技术、高级调度中心、数字化变电站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积极进展。近日,记者专访王群,分享她的技术研发经验。
记者:您从事电力工业十余年,在输变电设备、数字化变电站等领域进行了很多尝试,目前已取得了哪些进展?
王群:智能化是未来电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使电网能够实时掌握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在尽量少的人工干预下,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我们将输变电设备检测系统与云计算相结合,整合现有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形成独立系统所无法达到的处理能力,实现了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功能,使电网具有自适应和自愈能力。同时,对配电网无功补偿系统也进行了创新,克服了传统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利用率,对维持节点电压和抑制电压闪变、阻尼系统振荡以及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安全、智能、高效一直是您的技术创新标准,在实际研发过程中,您如何实现这些标准?
王群:要想有效控制输变电设备的运行风险,设备的信息感知与一体化融合技术是关键。一方面,传感器的小型化、与高压设备的一体化、集成化,支持可测、可知、可控等高安全电网设计理念是重点研发方向。另一方面,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长期稳定性和选择性,利用光、化学等多种物理效应研究开发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新型传感器,也是安全性与稳定性的有利保障,威盾团队的研发工作主要就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的。
记者:智能变电站技术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未来会有更多的团队投入到这项技术的研发中,您会提出怎样的建议?
王群:智能输变电设备的信息化系统发展趋势是与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系统、数字化设计系统等等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需要研究各类不同信息的融合分析和辅助决策技术,做好基于风险评估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设备状态检修优化决策、设备运行状态对大电网安全稳定影响的辅助分析决策是关键。